在年代文中改造反派 第17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么一想,他便直接拒绝了,只说之后可以慢慢了解,现在想来,他还是傲慢了,两边的实验室现在看来,确实完全不同,从风格到制度再到管理人员,久违的新奇感填满了何所长的心。
  跟着人走,何所长不耻下问,在了解到实验室的一系列制度时,他好几回都欲言又止。
  这比他想象中的还要……轻松太多了,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这明明该影响大家的工作效率的!
  可偏生之前他了解到的是,宁知星项目组的效率是超乎想象的高,这一切和他认知的常理出现了冲突。
  很快他们便到了刚刚教授口中可以借“书”的地方,这里的空间很大,是直接打通了两间小的实验室,里面书籍的比例不多,大多是期刊、报纸还有实验室成员提供的个人整理的材料和论文。
  正如老教授所说,何所长看的期刊和论文很多,他在心里赞叹了一句宁知星对于知识的重视。
  因为这里放着的期刊何所长大多已经看过,他便自然而然地略过,直接走到了实验室成员提供的材料、论文专柜。
  这些东西整理得很好,每个部分都有用专门的硬夹子夹住,看得出借阅的人都很爱护,连边角都不带褶皱。
  他正打算挑,便听见身后传来的小小惊呼。
  惊呼的人是何所长之前一起在半导体所共事的同事,何所长眉头紧锁,不甚赞同的靠近,他这位前同事性格比较不内敛,可这并不是犯错的理由,“图书馆”、“借阅室”这类的地方,哪怕没有明文规定,那也是有约定俗成的说法的,要控制音量、保持安静,怎么能大呼小叫。
  他走过去想压低声音暗示对方保持肃静,却被对方手上的那本他已经看过的期刊吸引了注意力。
  这本期刊……居然是双语对照版的!
  全英文的期刊后夹着一本装订看上去简陋很多,厚度也略有差异的薄本,打开对应着一看,就会发现是翻译过后的中文版本。
  看得出这本已经被借出过几次,中文译本上贴上了应该是可循环利用的贴纸,上面写着的是借阅人对于这篇文章或是翻译的不同见解,这是实名制的。
  “出门登记的桌子下面柜子里有循环贴。”老教授凑过来解释了一下,“这间房间只借书不看书,说话也没关系,但不要太嘈杂,这个循环贴是阿星提出建议胶水工厂开发的新胶,质量不太稳定,所以我们是建议只贴在译本上,如果有问题重新打印就好。”
  “有见解可以留下,但如果别人觉得你见解有严重错误的话,他会直接来和你本人沟通,你要是认可他指出的错误,那就得把你贴的贴纸撕掉,避免给其他人造成错误的引导。”
  何所长:“你们的期刊都有中文版翻译?而且……复制了这么多份?”之前听到那一番谈话时产生的疑问现在已经有了答案,宁知星实验室还真的做到了每个人都看期刊,而且绝非浅尝辄止。
  “有,这是和强身社合作的项目,学校的学生和老师都会参加,咱们实验室定期会拨钱,不过中文译本仅供参考,像是知星,她一般都是直接阅读原文版本的,她说译本的存在,是用来偷懒的,比如说有些文章,如果不感兴趣的话,便可以大概看一下中文译本,了解一下文章的内容。”
  “她看书很快,每周的组会上都会推荐她觉得很有价值的文章,基本上她推荐的文章都很值得一读,如果有你觉得适合大家一起讨论的论文,那么也可以在组会上推荐。”
  何所长陷入沉思,阻碍着国内不少科研人员阅读期刊的障碍便是语言,大家手里可供使用的道具只有词典,每次解读一篇文章,都需要查上不少词汇,不好理解的语法问题,便只能大致上下文推测,何所长本人算是语言天赋好的,他阅读不算废力,可一本期刊看下来也得花不少功夫,可他们半导体所里,绝非每个人的外语功底都好。
  “知星还说了,以后微机发展,大家看论文就简单了,到时候单词直接在微机上一搜,就能搜到释义,再往后发展,没准还可以在微机上直接做简单的翻译,大家阅读障碍变小后,看论文就是常态了。”
  何所长默默的挑选起了自己之前因为时间有限没能认真看完的期刊,这时候的他就像是进了宝库的寻宝鼠,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打包带回宿舍。
  他再度感知到了早上忽然出现在了脑袋的那个字——
  “新”。
  这是宁知星实验室带给他最大的感受,从上到下,一同前进,没有人停留在“过去”。
  ……
  宁知星并不知道何所长在实验室内感受到的震撼,她一出实验室,脚步就不自觉地加快了,她下楼的速度比上楼时要快至少一倍。
  做实验很快乐,但回家更快乐。
  有句话说得对,工作能让人更好地体会到放假的快乐,宁知星感觉这句话很对。
  才出实验大楼的门,宁知星便瞧见了熟悉的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