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13)(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闵翀听他这么说,不禁有些发愣:陛下怎么知道这些?
  萧彧说:我与裴将军刚到崖州时,生活困顿,吃过蝗虫,崖州人叫蚂蚱。
  闵翀听完笑道:陛下还真是身体力行,臣这就去告诉他们。
  萧彧又说:历史上记载,蝗灾多发于天旱少雨的中原地区,而今我们重心南移,这次灾情倒是能躲过不少,东戎西戎恐怕日子不会好过,要饿死不少人。北边恐会有不少难民前来,让边防军好生安置难民,接收之后,便安排到江州与湘州垦荒。反正这两地地广人稀,正需要补充大量人手。
  臣领旨!闵翀恭敬答道。
  萧彧说:统计受灾灾民,严控地方粮价,禁止暴涨,敦促各地官府守好粮仓。从南边各州大量征购粮食,以备不时之需。今冬恐怕还会有战争。
  东西戎是游牧民族,他们恐怕没有储存粮食过冬的习惯,蝗虫吃了草,只怕是他们的牛羊马群也要跟着遭殃了,所以得让边境的守军加强防御。
  闵翀说:臣遵旨!
  当晚萧彧跟裴凛之说起了旱灾与蝗灾的事,裴凛之听他说完蝗灾发生的地点,便皱起眉头,严肃地说:今年东西戎肯定会来抢掠,我们得加强边疆防御。小彧,我得去北边了。
  萧彧忙说:现在还早,东西戎应当不会这么早进犯我们。
  裴凛之摇头:不是,我是要去江北训练骑兵。不然东西戎的铁骑一来,我们几乎没有招架之力。
  萧彧有点舍不得他,抱紧了他的腰,贴在他胸前:训练骑兵需要你亲自去吗?关山他们不能胜任?他们才重聚多久啊,就又要分离。
  裴凛之轻轻摩挲着他的脖子和肩,说:作为三军统帅,我怎么也得替你去慰问一下江北那些将士。
  萧彧知道他说的在理:好吧,那你早点回来。
  嗯,我尽量。裴凛之当然不愿意离开萧彧,但天下太平不是等别人赏赐的,而是战场上拼杀出来的,他必须要去替萧彧拼杀。
  萧彧刚赶走萧祎,便遇到了如此严重的旱灾,建业城中那些士族都有些幸灾乐祸,想要看他如何处理。
  民间甚至开始有人传唱民谣,也是讽刺萧彧并非正规继承人,否则怎么一继位就碰到了旱灾与蝗灾?夺取皇位,必定是触怒了天上的神仙,所以才降下如此惩罚。
  这种民谣显然是有心人作出来的,要不是反对萧彧的人,要不就是支持萧祎的人。
  萧彧也懒得理会,他不慌不忙地从南边调运来了源源不断的稻谷。今年长江以北降水量稀少,长江以南与岭南地区却没什么影响,杂交稻产量持续攀高,完全不用担心受旱灾与蝗灾地区的人会被饿死。
  目前应当还不用救济,百姓通常都会留有足够的粮食支撑到晚稻收割。只是颗粒无收的旱情令他们有些惶恐,不过这次官府告示下得早,让百姓不必担心,朝廷届时一定会想办法救助。
  萧彧所要担心的是外敌的入侵罢了。
  果不其然,就在灾情发生两个月后,东西戎与柔然都派来了使者,要求萧彧如数呈贡今年的岁币,他们缺粮,需要找人来补缺,自然就想到了安国这只肥羊。
  萧彧看到这个情况,差点给气笑了,他直接对这几个国家的来使说:那是萧祎跟你们签订的盟约,跟我无关,让你们皇帝去找他兑现,不要来找我。
  来使明白了萧彧的意思,他不承认以前签订的盟约!
  第142章 买马
  东戎来使说:皇帝陛下, 贵国与我们东戎的盟约是先皇景平帝时候签的。你们汉人说父债子偿,总不能赖账吧。
  萧彧冷笑一声:当初贵国与先皇签订盟约的内容特使可还记得?两国永结盟友,若他国进犯安国, 东戎必当出兵相援。结果呢?贵国三番五次看着西戎与柔然进犯我大安疆土,屠戮我大安子民,却始终袖手旁观,甚至祸水南引。你们早已背信弃义, 还有颜面让朕父债子偿?
  萧彧一席话, 堵得东戎来使哑口无言。
  萧彧又看向西戎使者:朕的三弟越王萧胤, 在贵国为质, 现在朕想问,能将越王放还了吗?
  西戎使者呐呐地说:越王爷已经染疫故去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