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四节 西人(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通自然是对斯图尔特绝不放心,不过杨天鸿却大是宽心。他知道,在另外一个世界出现在中原大地上的传教士,绝大多数循规蹈矩,专心于教义传播。
  杨天鸿使了个眼色,杨通会意,立刻站起身走出房间,只留下了杨天鸿和斯图尔特二人呆在内堂。
  斯图尔特秉性淳朴,浑然不觉,和杨天鸿在那聊了一会,杨天鸿忽然问道:“神父,你为何会来安州?”
  “呵呵!全是因为这本《中原游记》。”
  斯图尔特想都未想,连忙从随身携带的行李里拿出一本书来,递给了杨天鸿。
  很多年前就有西方人来过中原。那是一个颇有文化,也极有见识的家伙。回去以后,他把自己在中原的见识,写成了一本书。在该书的第一部分,记叙了此人一行访问中原的始末。那个时候,中原还是尚未分裂的大汉朝。至于第二部分,则是关于当时汉朝国情的报道。是对中原地理、历史、文化、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社会民情、民俗乃至宗教信仰的百科全书式的介绍。
  杨天鸿接过了书,信手翻阅一下,只见上面写道:
  “在这个叫做”汉“的大国……人们食品丰富,讲究穿着,家里陈设华丽,尤其是,他们努力工作劳动,是大商人和买卖人,所有这些人,连同上述国土的肥沃,使它可以正当地被称做全世界最富饶的国家……”
  “这个国家各地都有大量的糖,这是糖价奇贱地原因……这里还有着无比丰富的蜜,因为他们喜欢养蜂,连蜡都十分便宜:产量大到你可以装满整整一艘大船,甚至是整个船队……“
  “他们生产大量的丝线,质量优等,色彩完美,大大超过了我们那里手工最为精巧妇人纺出来的线。这种丝线织成了丝绸,是该国一项最为大宗的贸易。当然,价格也极其昂贵……”
  “那里生产的绒、绸、缎及别的织品,价钱那样贱,说来令人惊异。特别跟已知的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价钱相比。他们在那里不是按照尺码出售丝绸以及其他任何织品,哪怕是麻布,而是按照重量,因此绝对没有欺诈……”
  “在该国有许多河流,人们种植稻米,这是全国人的普通食物和粮食……他们收获如此之多,以至在米价最贵的时候,你用一个葡萄牙或者西班牙铜币就可买到相当大数量的粮食。不过,奇怪的是,汉朝这个国家的人民并不像我们那样喜欢食用面包。他们虽说同样也是把小麦磨成面粉,却用蒸煮的方法,而不是烘烤来熟制面团。在汉国,类似的食物被他们称作馒头……”
  “在不宜耕种的山地,有大量的松树,比你通常在西班牙发现的更大更味美的坚果。在这些树之间,他们种植一种叫做高粱的农作物,这些食物在我们国家极其少见,却是汉国极其重要的粮食组成部分。总之,勤劳的汉人们不会留下一尺未种植的土地……你几乎在全国看不到任何荒地或没有收获的地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