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裴继安微微一怔,双手在袖子里握成了拳头,继而才缓缓松开,低头道:“从前事,下官身为后辈,不能置评。”
  他说到此处,强忍住心中冲动,却把声音压得低了些,道:“裴家亦是大魏臣民,自当听从陛下调派。”
  周弘殷哼笑了一声,道:“你倒是机灵,当初你家那些个人要是有这等眼色,却也不至于到得今日。”
  他低头看了一眼桌案上的奏章,抬头道:“郭保吉从前举荐你,把你说得天上有地上无似的,夸你从来都能人之所不能,遇事不推不脱,不管什么差事分派到你手上,总能另辟蹊径。”
  裴继安并不否认,躬身回道:“不过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罢了。”
  他虽然态度恭谨,言行之中又透着一股自信,那自信乃是建立于从前所做之事,所立功劳。
  周弘殷原来不过是走个过场,其实此前早已有了决定欲要给对方派其他差事,此时见了裴继安本人,倒是忽然生出不少兴趣,一时之间,竟是有些迟疑。
  自早上到现在,周弘殷一直都在用星南大和尚教授的呼吸吐纳之法,此时一做分心,心肋之处不小心岔了气,半片胸腔里头就开始隐隐作疼起来。
  这疼仿佛点醒了周弘殷——比起朝堂之事,还是自家姓名最为要紧。
  他慢慢翻着手中的折子,口中不住问着问题。
  裴继安越回答越觉得奇怪,背后还有些发寒。
  周弘殷所问,大部分内容都涉及到他从前行商时所经历之事,虽然不少细节处有些出入,可能探查到如此地步,已是叫人毛骨悚然。
  他一一回了,半点也不避重就轻,只是心中那奇怪的感觉更浓了。
  裴继安从前做行商,一则为了对外有所交代,叫将来自己拿了银钱出来时有个由头,二来也是想要历练自己——若是经商不行,将来多半做官也不可能出得了什么头。
  出于这样的想法,他当年是什么生意赚钱就做什么生意,什么生意难以做成,获利极高,就做什么生意,其中有两项,一为北上西出翔庆军,直至夏州,转向天竺,二为南下,扬帆过海。
  然而这两桩生意毕竟不是时时都能做,譬如南下,一年只有两个月能出海,而北上时为避风沙,出发条件更为苛刻。
  周弘殷问了半日,最后将那折子随手一推,往后靠在椅背上,做一副很是满意的模样,道:“裴继安,你可知我今日召你进宫是为何故?”
  裴继安哪里晓得面前这人又发了什么疯,自回道:“微臣不知。”
  周弘殷本来也不是要他回答,面上难得地露出一个笑来,道:“朕收得消息,西出翔庆,北上夏州,至于高昌、龟兹两地之间,又一处荒漠,那荒漠会随风而走,并无人烟,不过每年在那沙漠中心,却会生起一处群花盛放之处,花开九日自谢,当中有一朵雪莲,食之可百病全消,增寿十年。”
  裴继安听到此处,一面猜到了其中意思,一面却又匪夷所思。
  周弘殷已是又道:“裴继安,朕欲封你为……”
  他犹豫了一下,打了个囫囵,话到嘴边,还是没有说出口,而是在舌尖上换了个音,道:“封你为军将,拨你精兵一百,去取那雪莲回京!”
  周弘殷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道:“若是当真能办成此事,朕可再保你裴家百年富贵……”
  第335章 送书
  裴继安不过是司酒监中的一个小公事,正常而论,根本没有得见天颜的机会,可从进宫到出宫,他足足花了两个多时辰,比许多诣阙述职的大员还要待得久。
  在一个小官身上耗这么多时间同精力,周弘殷自然不是为了朝政之事。
  虽然嘴上问着“意下如何”,他其实全根本没有给出半点商量的余地,一提出发遣裴继安去采雪莲,就叫黄门把西北一地舆图取了出来,挂在屏风之上,不住在上头比比划划,把从哪里出关,又绕什么方向行路,按着从前记载推测那雪莲将在何处现身,又会在何时现身,甚至如何采摘,采摘之后又当怎样保存,全数都安排好了。
  周弘殷不愧是一国天子,也曾大权在握、英明神武,一旦他真正上了心,决计是不会敷衍了事的,连高昌、龟兹两处之间的行道图都设法从不同人手上得了数份,甚至在命令下头人印证核对之后,仍旧放不下心,亲自再证了一回。
  他双目发红,浑身上下的兴奋都要满溢出来,说话语速也比方才快了不止三分,全身都透着激动同焦虑。
  如果不是贵为一国天子;如果不是不能迁都,如果不是西边有戎狄,即便此时动武,三年五载也不能将那一片疆域收入囊中,反倒会打草惊蛇,对采雪莲毫无助益;如果不是长路漫漫,雪莲又地处荒漠,路上无食无水,还有狂风暴沙,极有可能有命去,无命回,他早已自行出发,哪里用得着另外找这些未必信得过的人去待为行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