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2 / 4)
这不符合康熙皇帝的现在的治国求稳的理念,所以,这本折子根本就没出乾清宫的门,直接就被康熙皇帝压箱底了。
康熙皇帝面对来自四儿子殷切的目光沉默了会儿,最终留了饭,对于整天被师傅们告状的弘易以及已经在被弘易带坏的路上越行越远的乌日宁贵发起了全方位的问候,虽然问的是他们的监护人胤禛。
作为曾经的先生嘴里的完美学生,胤禛可没想到他儿子和外甥在书院是这个样子的。
康熙皇帝一看胤禛那黑脸就知道他回去之后两个孩子得不了什么好,“孩子嘛,就要有孩子的天性,这两个孩子就挺好,别看他们经常捉弄先生,偶尔逃课,没事就组队打群架,这课业倒是被先生夸了又夸,你回去可别对着孩子冷着一张脸,弘易把乌日宁贵那孩子带的挺好,那孩子的郭罗妈妈可没少夸弘易。”
“儿子听皇阿玛的!”
“嗯,走之前记得和你额娘说说话。”
胤禛黑线不已,乌日宁贵的郭罗妈妈不就是他的额娘皇后娘娘吗?皇阿玛还专门来个大拐弯,不就是怕他回去找他孙子的麻烦吗?
想想他这个阿玛也是惨,在家里,弘易有麻烦了就找外曾祖母,在宫里就找他皇玛法,哪儿都有靠山,果然福晋说得对,这隔辈亲是无法抗拒的,只能尽量隔开这小辈和长辈之间的距离了。
用了饭,出了乾清宫的胤禛听了梁九功拉着他私下说的话,去和承乾宫,和皇后娘娘围绕着一个还在肚子里的、两个满地跑着找麻烦的三个孩子以及福晋孝敬的东西好不好用说了好一会儿话,这才沉默着回了府。
见了皇上之后,心情不太顺畅的胤禛干脆给自己放个短假,在家陪福晋,顺便和福晋吐槽一下皇阿玛的执政方针。
苏莹很不解,一个银行怎么就会得罪满朝官员?
“银行需要招收专门和银钱打交道的人,官员们都是一路考上来的,他们的目标是当官,可不是数钱,依我看,虽会被部分官员们抵制,但也不至于太严重,会对银行提出异议的是那些官员背后的那些大商人,所谓的与民争利就是与他们争利,皇阿玛这完全是为了避免麻烦做出的决定。”胤禛认为,通过追债一事,就可以看出满朝文武对银子的态度,其实这银行完全是符合官员们的心理的,可惜了这个好时机!
过了这个时机,这些官员们恢复了他们清高的假象,那时候银行才会不好办!
再说,现在大清没有银票,交易用的还是金银铜钱,官方不管,不就是把这个交给民间的商人去办了吗?胤禛可是见过民间已经开始出现的大大小小的钱庄,甚至从门人那里听说过去钱庄兑换的银子的情况,甚至亲眼见过银票的样式。
在刑部办差的时候也见过因为印子钱而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事件,胤禛觉得银行的出现完全可以把这些事避免一些。
苏莹不高兴的看着胤禛,“我们不能自己做吗?”
胤禛摇摇头,“不行,这个可和蒙古的生意还有那些运送特产的生意不一样,没有咱们家老爷子的支持,你想光明正大的做只会以失败收场。”偏偏他们家福晋还坚决只行正道,要不是他们家有权有势,胤禛很怀疑福晋能赚到银子不能!
既然现在不行,苏莹也只好罢手,她踮起脚拍拍胤禛的肩膀,现在只希望这位老兄争气点当上皇帝了,反正看情况,太子确实有点不靠谱,既然如此,苏莹看不出除了胤禛还有谁适合把自己当牛使的去治国的。
胤禛莫名其妙的被拍了肩膀,还得勤勤恳恳继续给念诗经做胎教,也是没谁了。
弘易拉着乌日宁贵缩回头,他本来拉着弟弟在假山后面乘凉,这两个大人就来了,两个小朋友就开始了偷听,这总算是听完了,至于这后面的《诗经》,两个处于学习期的小朋友表示没兴趣!
“你看,你舅舅舅母俩人,他们根本就忘记了咱们今天休沐,上一次休沐都提前说过了,他们竟然也会忘记,太不负责任了!”作为经常就这样被忽视的人,弘易现在总算是有人可以吐槽了,“等会儿咱们坐在一起用膳,他们弄不好还会问,你们怎么在家啊,是不是逃课了?”
乌日宁贵满脸的不信,“哥,你这也太夸张了,我也来这么长时间了,怎么没遇到过?”
弘易敲了敲乌日宁贵的小脑袋,“那是因为以前咱们回来之前都有人提前禀报,这几天是书院准备往北走的日子,咱们俩都不在其中,提前休沐,现在咱们妹妹还没生下来,阿玛绝对不会带着咱们去的,留在京城是一定的了。”
乌日宁贵歪歪脑袋,“京城好玩吗?”他到北京城这么久了,也只在皇宫、雍王府和书院呆过,还没去北京城转过呢。
弘易对这个问题也说不好,“我好像也没在北京城转过,不知道!”
乌日宁贵不解,“哥,你连北京城都没好好转过?怎么老想着去草原啊?”
弘易嘟了嘟嘴,“因为草原只要有人看着,就可以玩,而在京城,除了府里,就是去书院读书,很没意思啊!”
“哥,你不是说书院往北也是读书去吗?”
弘易伸出魔爪狠狠的揉了揉乌日宁贵的小脑袋,“弟弟,你的问题怎么这么多啊!咱们这个年纪去总不能和十二岁以上的大孩子们一起读书吧!当然是要玩啊!”
乌日宁贵费力的把小脑袋从弘易的手中挣脱出来,“知道了知道了,哥,我饿了!我要吃苏姥姥做的香酥饼!” ↑返回顶部↑
康熙皇帝面对来自四儿子殷切的目光沉默了会儿,最终留了饭,对于整天被师傅们告状的弘易以及已经在被弘易带坏的路上越行越远的乌日宁贵发起了全方位的问候,虽然问的是他们的监护人胤禛。
作为曾经的先生嘴里的完美学生,胤禛可没想到他儿子和外甥在书院是这个样子的。
康熙皇帝一看胤禛那黑脸就知道他回去之后两个孩子得不了什么好,“孩子嘛,就要有孩子的天性,这两个孩子就挺好,别看他们经常捉弄先生,偶尔逃课,没事就组队打群架,这课业倒是被先生夸了又夸,你回去可别对着孩子冷着一张脸,弘易把乌日宁贵那孩子带的挺好,那孩子的郭罗妈妈可没少夸弘易。”
“儿子听皇阿玛的!”
“嗯,走之前记得和你额娘说说话。”
胤禛黑线不已,乌日宁贵的郭罗妈妈不就是他的额娘皇后娘娘吗?皇阿玛还专门来个大拐弯,不就是怕他回去找他孙子的麻烦吗?
想想他这个阿玛也是惨,在家里,弘易有麻烦了就找外曾祖母,在宫里就找他皇玛法,哪儿都有靠山,果然福晋说得对,这隔辈亲是无法抗拒的,只能尽量隔开这小辈和长辈之间的距离了。
用了饭,出了乾清宫的胤禛听了梁九功拉着他私下说的话,去和承乾宫,和皇后娘娘围绕着一个还在肚子里的、两个满地跑着找麻烦的三个孩子以及福晋孝敬的东西好不好用说了好一会儿话,这才沉默着回了府。
见了皇上之后,心情不太顺畅的胤禛干脆给自己放个短假,在家陪福晋,顺便和福晋吐槽一下皇阿玛的执政方针。
苏莹很不解,一个银行怎么就会得罪满朝官员?
“银行需要招收专门和银钱打交道的人,官员们都是一路考上来的,他们的目标是当官,可不是数钱,依我看,虽会被部分官员们抵制,但也不至于太严重,会对银行提出异议的是那些官员背后的那些大商人,所谓的与民争利就是与他们争利,皇阿玛这完全是为了避免麻烦做出的决定。”胤禛认为,通过追债一事,就可以看出满朝文武对银子的态度,其实这银行完全是符合官员们的心理的,可惜了这个好时机!
过了这个时机,这些官员们恢复了他们清高的假象,那时候银行才会不好办!
再说,现在大清没有银票,交易用的还是金银铜钱,官方不管,不就是把这个交给民间的商人去办了吗?胤禛可是见过民间已经开始出现的大大小小的钱庄,甚至从门人那里听说过去钱庄兑换的银子的情况,甚至亲眼见过银票的样式。
在刑部办差的时候也见过因为印子钱而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事件,胤禛觉得银行的出现完全可以把这些事避免一些。
苏莹不高兴的看着胤禛,“我们不能自己做吗?”
胤禛摇摇头,“不行,这个可和蒙古的生意还有那些运送特产的生意不一样,没有咱们家老爷子的支持,你想光明正大的做只会以失败收场。”偏偏他们家福晋还坚决只行正道,要不是他们家有权有势,胤禛很怀疑福晋能赚到银子不能!
既然现在不行,苏莹也只好罢手,她踮起脚拍拍胤禛的肩膀,现在只希望这位老兄争气点当上皇帝了,反正看情况,太子确实有点不靠谱,既然如此,苏莹看不出除了胤禛还有谁适合把自己当牛使的去治国的。
胤禛莫名其妙的被拍了肩膀,还得勤勤恳恳继续给念诗经做胎教,也是没谁了。
弘易拉着乌日宁贵缩回头,他本来拉着弟弟在假山后面乘凉,这两个大人就来了,两个小朋友就开始了偷听,这总算是听完了,至于这后面的《诗经》,两个处于学习期的小朋友表示没兴趣!
“你看,你舅舅舅母俩人,他们根本就忘记了咱们今天休沐,上一次休沐都提前说过了,他们竟然也会忘记,太不负责任了!”作为经常就这样被忽视的人,弘易现在总算是有人可以吐槽了,“等会儿咱们坐在一起用膳,他们弄不好还会问,你们怎么在家啊,是不是逃课了?”
乌日宁贵满脸的不信,“哥,你这也太夸张了,我也来这么长时间了,怎么没遇到过?”
弘易敲了敲乌日宁贵的小脑袋,“那是因为以前咱们回来之前都有人提前禀报,这几天是书院准备往北走的日子,咱们俩都不在其中,提前休沐,现在咱们妹妹还没生下来,阿玛绝对不会带着咱们去的,留在京城是一定的了。”
乌日宁贵歪歪脑袋,“京城好玩吗?”他到北京城这么久了,也只在皇宫、雍王府和书院呆过,还没去北京城转过呢。
弘易对这个问题也说不好,“我好像也没在北京城转过,不知道!”
乌日宁贵不解,“哥,你连北京城都没好好转过?怎么老想着去草原啊?”
弘易嘟了嘟嘴,“因为草原只要有人看着,就可以玩,而在京城,除了府里,就是去书院读书,很没意思啊!”
“哥,你不是说书院往北也是读书去吗?”
弘易伸出魔爪狠狠的揉了揉乌日宁贵的小脑袋,“弟弟,你的问题怎么这么多啊!咱们这个年纪去总不能和十二岁以上的大孩子们一起读书吧!当然是要玩啊!”
乌日宁贵费力的把小脑袋从弘易的手中挣脱出来,“知道了知道了,哥,我饿了!我要吃苏姥姥做的香酥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