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母子重逢(2 / 3)
看到老皇太后这样,陶然儿也有一些心酸。
她握紧了老人的手,对她亲热地说道:“娘,现在王家在这个世上已经消失不存在了,以后你就在江南安享晚年吧,我,还有宝绫,都会陪伴在你身边的,对了,宝绫已经怀上宝宝了,以后就热闹了。”
老皇太后看一眼刑宝绫的肚子,她的肚子微微突出,可能已经有六个月身孕了,老皇太后想起自己被王思明毒杀的太子,她就开心不起来。
她的内心有许多不明白和无法理解的地方。
她看着陶然儿,鼓起勇气说道:“孩儿,现在王思明已经死了,王家已经倒台了,那么长安就是我们明朝的了,那些北方的城池,也是我们明朝的了,孩子,你为什么不与我回长安,接管明朝,做你的长公主,呆在这江南有什么意思?这里天气暖和,风景也是极好,但毕竟不是自己的家啊,所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
陶然儿呆了一呆,看向老皇太后,只见她的眼圈像兔子一般发红,她在低着头,伸手拭泪,此时此刻,老皇太后像一个亡国之人,像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长年生活在长安,老人故土难离,她并不适应南方的生活。
现在虽然是深秋,可是南方就是南方,庭院的草木仍然一片碧绿,房间内的温度也能让人微微出汗,空气湿答答的,完全没有长安的秋高气爽。
老皇太后看着这一切,并不适应。
陶然儿嘴巴动了动,不知道如何安慰老人,她知道老皇太后是真心将自己当亲生女儿疼爱的,她也是一心一意凭着她可怜的人生经验在规劝她。
可是——
宝绫笑道:“娘,公主嫁给了江南的帝君李信志,而且,是江南的军队攻进长安城,扫清王家的残余势力的,现在现在长安城,还有北方的那些城池,都属于江南的了。江南就是长安,长安就是江南。”
什么?老皇太后猛地抬起头来,扬起一侧的眉毛,对陶然儿震惊地问道:“现在长安,还有北方的许多城池,都是江南的?”
陶然儿看着老人震惊的表情,知道她内心肯定很难过,她想安慰她,可是一时之间却不知如何安慰。
老皇太后的眼泪流了出来,轻轻地说道:“这这,还不是一样被其它人控制!受治于人,做不了自己的主人,王家倒了,现在江南统治长安了,我们明朝什么时候有重见天日的一天?”
陶然儿听到这里,内心很不好受。
对于现在长安归江南人统治,老皇太后百思不得其解。她对陶然儿压低声音说道:“孩子,长安才是你的家,一般的平常人家的女子,被相公欺负了,还有娘家可回,长安就是你的家,是你的娘家,现在你将长安给江南了,以后你要是被李信志欺负,你就没有退路了。”
一个人不留退路是十分可怕的。
陶然儿哑口无言,她决定让江南攻入长安时,从来没有想过李信志有一天会欺负她,因此,她并没有想过长安是她的家是她的退路。
刑宝绫安慰老人道:“娘,公主嫁给了李信志,那么江南就是明朝,明朝就是江南啊,你想开一点,只要天下太平,管他是谁统治天下呢?”
老皇太后好像很生气,她用力瞪了刑宝绫一眼,对她慢腾腾地说道:“宝绫,你变了,你变得我不认识你了!”
刑宝绫脸上热辣辣起来,她只好脸红得像鲜血一样,低下头去。
陶然儿看到大家都十分难堪,只好微笑着说道:“娘,这只是暂时的,现在虽然王家不存在了,但是天下还有江南和江东两个国家,到时候谁主天下还说不定呢,我之所以接你过来,一起留在江南,是因为江东现在势力太强大了,我必须帮助江南,等到以后天下太平了,你想回长安城,我再陪你回去。”
这一席话说得好听,老皇太后的内心终于不再那么难受了,她轻轻点了点头,看着陶然儿,对她说道:“孩子,我知道你是一个好孩子,我也没什么心愿,我想死在长安,我想死后,你将我葬在你父皇身边,至于其它的,我老了,我也操心不了,不过孩子,我相信你的选择。”
听到慈爱的老人说出这么一席信任的话来,陶然儿也十分感动,内心掠过阵阵暖流,她点点头,紧紧地握住老皇太后的手。
她又将小米粒叫到老皇太后的身边,让小米粒叫“外婆。”小米粒长得玉树临风,十分俊美,虽然没有成人,但已经身材高大了,再加上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谈吐很有学识,对老人又十分孝顺,彬彬有礼,嘴甜如蜜,老皇太后年纪大了,特别喜欢小孩,看到自己的外孙已经这么大了,又十分的孝顺,长得又好看,便十分高兴,从此后,老皇太后便住在江南的后宫里,陪着小米粒,带他玩赏,教他读书念字,祖孙俩,在一块,其乐融融。
陶然儿现在有大把的时光安静下来,整个日子变得悠闲了,虽然对未来仍然充满担心,但是有时候她思索起来,想着像李信志这样不纳妃子后宫只有皇后一个女人一生只宠皇后一个女人的皇帝,在历史上压根不存在,李信志的存在简直就是一个童话,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她思着想着,有一天,恍然大悟,肯定是这个原因——
她弹簧般地从座椅上跳了起来,兴奋地跑去找李信志,信志正穿着帝君的衣服在书房批改奏折,处理耽搁下来的政事。在他的面前,奏折堆积得像一座座小山。
李信志伏首书桌批改奏折的姿势,因为保持着同一个姿势太久,都有些僵硬了,他整个人像一个石头雕刻的勤政的帝君。 ↑返回顶部↑
她握紧了老人的手,对她亲热地说道:“娘,现在王家在这个世上已经消失不存在了,以后你就在江南安享晚年吧,我,还有宝绫,都会陪伴在你身边的,对了,宝绫已经怀上宝宝了,以后就热闹了。”
老皇太后看一眼刑宝绫的肚子,她的肚子微微突出,可能已经有六个月身孕了,老皇太后想起自己被王思明毒杀的太子,她就开心不起来。
她的内心有许多不明白和无法理解的地方。
她看着陶然儿,鼓起勇气说道:“孩儿,现在王思明已经死了,王家已经倒台了,那么长安就是我们明朝的了,那些北方的城池,也是我们明朝的了,孩子,你为什么不与我回长安,接管明朝,做你的长公主,呆在这江南有什么意思?这里天气暖和,风景也是极好,但毕竟不是自己的家啊,所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
陶然儿呆了一呆,看向老皇太后,只见她的眼圈像兔子一般发红,她在低着头,伸手拭泪,此时此刻,老皇太后像一个亡国之人,像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长年生活在长安,老人故土难离,她并不适应南方的生活。
现在虽然是深秋,可是南方就是南方,庭院的草木仍然一片碧绿,房间内的温度也能让人微微出汗,空气湿答答的,完全没有长安的秋高气爽。
老皇太后看着这一切,并不适应。
陶然儿嘴巴动了动,不知道如何安慰老人,她知道老皇太后是真心将自己当亲生女儿疼爱的,她也是一心一意凭着她可怜的人生经验在规劝她。
可是——
宝绫笑道:“娘,公主嫁给了江南的帝君李信志,而且,是江南的军队攻进长安城,扫清王家的残余势力的,现在现在长安城,还有北方的那些城池,都属于江南的了。江南就是长安,长安就是江南。”
什么?老皇太后猛地抬起头来,扬起一侧的眉毛,对陶然儿震惊地问道:“现在长安,还有北方的许多城池,都是江南的?”
陶然儿看着老人震惊的表情,知道她内心肯定很难过,她想安慰她,可是一时之间却不知如何安慰。
老皇太后的眼泪流了出来,轻轻地说道:“这这,还不是一样被其它人控制!受治于人,做不了自己的主人,王家倒了,现在江南统治长安了,我们明朝什么时候有重见天日的一天?”
陶然儿听到这里,内心很不好受。
对于现在长安归江南人统治,老皇太后百思不得其解。她对陶然儿压低声音说道:“孩子,长安才是你的家,一般的平常人家的女子,被相公欺负了,还有娘家可回,长安就是你的家,是你的娘家,现在你将长安给江南了,以后你要是被李信志欺负,你就没有退路了。”
一个人不留退路是十分可怕的。
陶然儿哑口无言,她决定让江南攻入长安时,从来没有想过李信志有一天会欺负她,因此,她并没有想过长安是她的家是她的退路。
刑宝绫安慰老人道:“娘,公主嫁给了李信志,那么江南就是明朝,明朝就是江南啊,你想开一点,只要天下太平,管他是谁统治天下呢?”
老皇太后好像很生气,她用力瞪了刑宝绫一眼,对她慢腾腾地说道:“宝绫,你变了,你变得我不认识你了!”
刑宝绫脸上热辣辣起来,她只好脸红得像鲜血一样,低下头去。
陶然儿看到大家都十分难堪,只好微笑着说道:“娘,这只是暂时的,现在虽然王家不存在了,但是天下还有江南和江东两个国家,到时候谁主天下还说不定呢,我之所以接你过来,一起留在江南,是因为江东现在势力太强大了,我必须帮助江南,等到以后天下太平了,你想回长安城,我再陪你回去。”
这一席话说得好听,老皇太后的内心终于不再那么难受了,她轻轻点了点头,看着陶然儿,对她说道:“孩子,我知道你是一个好孩子,我也没什么心愿,我想死在长安,我想死后,你将我葬在你父皇身边,至于其它的,我老了,我也操心不了,不过孩子,我相信你的选择。”
听到慈爱的老人说出这么一席信任的话来,陶然儿也十分感动,内心掠过阵阵暖流,她点点头,紧紧地握住老皇太后的手。
她又将小米粒叫到老皇太后的身边,让小米粒叫“外婆。”小米粒长得玉树临风,十分俊美,虽然没有成人,但已经身材高大了,再加上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谈吐很有学识,对老人又十分孝顺,彬彬有礼,嘴甜如蜜,老皇太后年纪大了,特别喜欢小孩,看到自己的外孙已经这么大了,又十分的孝顺,长得又好看,便十分高兴,从此后,老皇太后便住在江南的后宫里,陪着小米粒,带他玩赏,教他读书念字,祖孙俩,在一块,其乐融融。
陶然儿现在有大把的时光安静下来,整个日子变得悠闲了,虽然对未来仍然充满担心,但是有时候她思索起来,想着像李信志这样不纳妃子后宫只有皇后一个女人一生只宠皇后一个女人的皇帝,在历史上压根不存在,李信志的存在简直就是一个童话,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她思着想着,有一天,恍然大悟,肯定是这个原因——
她弹簧般地从座椅上跳了起来,兴奋地跑去找李信志,信志正穿着帝君的衣服在书房批改奏折,处理耽搁下来的政事。在他的面前,奏折堆积得像一座座小山。
李信志伏首书桌批改奏折的姿势,因为保持着同一个姿势太久,都有些僵硬了,他整个人像一个石头雕刻的勤政的帝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