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20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一直指示后勤部的员工积极为你们办理户口的事项, 但是主管部门不批准,我又有什么办法?”
  他唱罢了白脸, 又立即改成红脸, 将茶杯重新端起送得更近些, “小鲁啊,坐下喝点儿茶消消火,政策就是这样的……”
  尽管鲁盼儿有十分的肯定, 但还真没有证据, 她差一点儿就把茶杯抓起来扔到周华脸上,最后才勉强忍住。
  鲁盼儿出了后勤处,便向历史系的办公楼走去。
  杨瑾就快下班了, 自己与他一起去接孩子放学, 顺便再商量孩子们升学的问题。
  外面的阳光很刺眼,晒得鲁盼儿没精打采, 垂着头走路,差一点撞到人, “噢, 对不起——高校长。”
  高校长见了她不像平时一般笑着招呼, 却生气地挥着手上的一页纸, “杨瑾为什么要申请调动?”
  “申请调动?”
  鲁盼儿一时摸不着头脑,“我不知道啊。”
  高校长便将那页纸递过来,“我刚刚出差回来,就看到他的请调报告——不行,我不批准!”
  信纸上正是杨瑾的字,他申请调到北京的另一大学工作。
  鲁盼儿一下子明白了,这就是他的办法。
  到了另一所学校,也就能替自己和孩子们办理户口了。
  “原来我想错了。”
  “什么错了?”
  高校长追问。
  “我以为他也只能来找周华沟通,就抢先过来了。
  没想到他宁肯离开燕京大学也不愿意。”
  鲁盼儿将那页纸折起收到包中,“高校长,杨瑾的请调报告我替他收回!”
  “他的父母是燕京大学的老师,他从小在这里长大;高考的时候,他只报了燕京大学这一所学校;在国外留学后,他没有接受h大学的邀请回到母校;现在,他三十七岁便学校破格聘请为教授,负责重要的科研工作……
  他对燕京大学的感情特别深,哪里能愿意离开呢?”
  高校长也这样觉得,但是请调报告却是真的,所以也让他特别生气。
  现在看来,里面另有隐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与周华有什么关系?”
  “是因为孩子的学业,”鲁盼儿便将最近的事都告诉了高校长,“明明杨瑾不论资历、工龄、还是实际情况都符合要求,可是,我们两个孩子的户口一直没能调到北京,只能在老家上高中……”
  “我刚去了后勤处,周处长说了一堆理由,总之我们家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杨瑾要是调到别的学校,户口一定就能解决了,所以,他只能离开燕京大学,放弃自己的工作和科研。”
  告状的感觉还真不错,鲁盼儿心里畅快多了。
  虽然自己抓不到周华故意拖延的证据,但是告状是不需要证据的。
  最后,鲁盼儿还是安慰了高校长,“哪怕我带着孩子们回襄平读书,也不会同意杨瑾离开燕京大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