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211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要是我没考上大学,跟着姐做生意也不错。”
  丰美笑了,“不过,既然到了襄平县,就要在其位,谋其政了。”
  说着,丰美拿出一份材料,“姐,这是我做的招商引资方案。”
  “原来还有方案呢。”
  鲁盼儿笑着接过来,越看越认真,翻页的动作慢了下来,方才丰美对自己说的都在上面,而且还要更严谨更全面,又有许多翔实数据支撑。
  很久,她才合上材料,“写得真不错!”
  “那当然了,这可是在许多方案中脱颖而出,被评为第一名的呢!”
  丰美得意地一笑,将材料递给姐夫,“杨老师,我姐已经同意投资了,您也来做我们的顾问吧。”
  “我可不懂经济,哪敢乱做什么顾问,”杨瑾不接,“投资的事还是你们姐妹商量吧。”
  “丰美的方案不只是投资。”
  鲁盼儿笑了,“她的计划大着呢。”
  “噢,”杨瑾接过方案看了一遍,“果然,我们的小丰美有博大的胸怀!”
  在丰美的方案里,除了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经济之外,还有依托襄平古城墙这一难得保留下来的历史文物,将襄平古城宣传出去的设想,这就需要杨瑾这样的历史学家的参与了。
  “宣传古城墙我最赞成了,也一定会尽一份力。”
  杨瑾又分析,“襄平县历史悠久,除了古城墙,还有许多遗址都非常有历史意义。
  不过,由于地处东北,知名度却特别低。”
  “如果襄平县政府建立古城博物馆,不仅能宣传古城,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又能带来经济效益,那可是一件大好事!”
  “我不只同意做博物馆的顾问,还可以负责相关的材料,将襄平的历史真实地反映给前来参观的人们。”
  “姐夫,相关的文字材料可不少呢?
  有县志,有博物馆的介绍,有文物的说明……
  你工作又那么忙。”
  “只要想办法,时间还是有的。
  另外,先前我在襄平县的时候,跟着师兄做了许多案头工作,后来又特别去襄平县考察,积累了不少资料,现在整理出来,事半功倍。”
  “那太好了!”
  丰美兴奋得脸都红了,“没想到我的方案实行得这么顺利,我明天去了看建国哥,看看他能不能在襄平县投资一个项目;然后去拜访张厅长,请他帮襄平县出谋划策;接着我还要去找赵厂长、钱老师,他们虽然不是襄平县人,可毕竟在襄平插队十年,也能算半个襄平老乡。”
  鲁盼儿听小妹一一历数,便笑着说:
  “一个个拜访要很多时间的,不如我帮你把大家邀来,在一起谈谈,有学问的出主意,有钱的投资。”
  杨瑾也赞同,“大家集思广益,肯定会想出许多实用的好办法。”
  张厅长已经退二线了,每天沉迷于书斋;赵新月的工厂任务特别重;钱进是国外回来的经济专家,还给国家领导们讲过课……
  丰美便有些担心,“大家能来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