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54)(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最后团队几个人,随便找了家华人餐馆用餐。
  用餐时,胡见君还不忘严肃教导几个学生:你们以后出国的机会很多,要谨言慎行,不要被抓辫子,几年前,有几个专家、教授,就是出国开会的时候,药企的人请客吃饭、免费旅游购物、报销机票,最后被当成受贿案处理了,有些同学关系、校友关系,一定要谨慎处理。
  团队里的人连连点头。
  这几天遇到的老熟人还真不少,我上午也遇到了一个老同学,他请我去他们h市的医院做个学术交流,我们回国的时候就先去他那里一趟。胡见君说完,又问简清,遇到以前的导师了?
  简清点头说:他关心一下我的近况。
  她是江大和ucb联合培养的博士,国外授md学位,国内授phd学位,归国时,国外的导师想让她留在自己的实验室,国内的胡见君告诉她: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国界。
  她就回了国。
  餐桌上忽然有人聊到pd1药物的价格战,胡见君又语重心长强调了一遍: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国界。今天各国学者在会议上分享交流科研成果,没有国界,明天科研成果转化成了产品,就以国家为界,展开价格斗争。
  有个流行病学的博导附和说:像国外那两个,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免疫药,o药、k药,最初一年要30多万,有多少人吃得起?
  同行的药理学博士说:没办法,你们又不是不知道,研发成本太高了。
  抗癌药物的研发,分临床前的研究和临床的试验,前后长达十几年或几十年的时间,需要几十亿的资金投入。
  一家药企的研发阶段,十有八.九是亏损状态,只能靠不断画大饼,去和投资者拿钱续命。
  那研发成功了,申请专利了,有机会垄断市场,在专利保护期内,为了保证回本和挣钱,还不得拼命提高价格?
  再加上进口的关税、人力、物力七七八八算起来,不就成了天价药。
  药物价格高,在于研发成本高,而非原料价格高。
  张跃说:要不是我们国内自己研发的药进了医保,国外的也没那么快降下来。
  o药、k药进入中国市场的那年,国产pd1药物上市,打响了价格反击的第一枪,后续通过价格谈判进入医保。
  进口药企公司明面上没有降价,但为了争夺中国市场,采取了买药赠药政策,变相降价。
  随后,随着国产pd1药物不断上市,进口药从最初的一年30万,到如今降到一年10万以下。
  没有人不会生病,不是每个普通家庭,都能承受几十万的高昂医疗费用,当重疾降临,有药没钱治,是再绝望不过的一件事。
  有国产药对抗,国产药进医保,就会倒逼进口药降价,或也争取降价进医保。
  胡见君说:落后就要挨打,不仅是国家层面,任何一个领域都是。我们没有自己的药,国产的原研药站不起来,市场被国际医药巨头垄断,那我们国家的医药永远要被卡脖子,永远受制于人。
  免疫治疗药物背后的价格战,是中国医药崛起的一个缩影,是中国首次和国际医药巨头在创新药领域的正面交锋。
  打破国际巨头垄断局面之后,中国成了全球pd1药物售价最低的国家,背后受益的是成百上千万个癌症患者家庭。
  张跃说:说实话,目前国产药的副作用比较多,这类药进了医保,占据了市场,副作用小的好药被迫退出市场,是不是有点劣币驱良币了?
  胡见君指了指碗里的米饭:不这样做,普通老百姓连药都用不起、买不上,哪里还谈得上用好药?就像我小时候,能吃饱就谢天谢地,□□那个年代,树皮都啃过,哪里像现在的你们,还要追求吃得好?
  全国有14亿人口,医保的钱就这么一点,每次超额,还不是医生自己倒贴钱。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群众利益为先,医保,医保,要保障的是多数人,国家要让多数人用得起药,其次才是让多数人用上更好的药。
  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鱼与熊掌目前不可兼得,未来怎么兼得?怎么让老百姓用上更好的药?是你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张跃顿时感觉受到了鼓舞,又变成了崇拜的星星眼:胡副,我会努力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