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们心里都清楚,万一蓝漪动真格,池镜会很危险。所以皇帝派去兵马护送池镜,蓝磬也匆匆离宫赶去找人。
  皇后盯着他从容淡然的神态,又问:“那,皇上可会怨怪臣妾?”
  皇帝伸手轻轻触碰她温凉的面颊,神情放柔,只带了些许莫可奈何:“可朕舍不得。”
  皇后牵动唇角,她拨开皇帝揩豆腐的手,徐徐踱向窗前:“那接下来只能劳烦皇上替臣妾担待些,否则明日掀起满城风雨,母后得知她的宝贝儿子被蓝家的人给欺负了去,又要借题发挥兴师问罪,又得骂臣妾妖孽祸水乱朝纲,又有借口逼你废后了。”
  皇帝来到皇后身边与她并肩:“没有人能够废了朕的皇后。”
  仰望夜色的皇后轻笑一声,眸色潋滟:“皇上还真是不怕臣妾有恃无恐呢。”
  皇帝就着月色细细描摹皇后的眉目:“没关系,因为你是朕所偏爱之人。”
  皇后静默片刻,有点嫌弃有点愁:“皇上,您最近真是越来越腻歪了。”
  被嫌弃的皇帝哈哈直乐,积极用行动表示更腻歪的都有。
  *
  诚如皇后所虑,隔天蓝家小国舅与安宰王池镜在荣国道发生冲突一事迅速传流开来,立刻有人上奏参了蓝相一本,其中以霍家为首蹦跶得最为厉害。
  蓝相本人虽未发言,不过其党羽诸臣则迅速予以反唇相讥。双方各不相让,导致今晨朝堂堪比西市最热闹的菜市场,鸡飞狗跳吵声回荡。
  下朝之后,当今圣上亲自出宫前往安宰王府邸慰问亲弟咨询事发因果,回来之后拍案到来一个结论——
  造谣生非,一派胡扯。
  据小王爷本人亲述,他与蓝家小国舅当夜在荣国道巧然相遇,彼此相谈甚欢引为知己,完全没有发生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可见外间流传实属虚构胡扯,倘若让他知道是何人捏造传谣,定要严惩不怠追究到底!
  事情反转来得太快,坐等撕逼看热闹的吃瓜群众纷纷哗然,震惊得眼珠都要掉下来了。就这么几句话的功夫,霍家当场被打脸,蓝家不可谓不是完胜。
  不管小王爷的表态是真是假,不管整件事的真相孰是孰非,这都已经表明了皇帝的立场与态度,也足以说明蓝家今时今日的斐然地位,以及深受眷宠的偏坦程度。
  同为外戚,此事却令霍家颜面无存,这就波及影响到了身在太华园的太后娘娘霍氏。
  这日,太后娘娘的凤驾自太华园浩浩荡荡摆驾安宰王府,出行目的美其名曰:关切爱子。
  池镜自十五离宫建府,至今已经七八个年头,今日却是太后娘娘头一回摆驾小儿子的王府。
  太后一身乌金萤边的绸缎宫袍,袍摆由两名宫人搀着,广袖一挥,风骨雍容。她老人家几十年的养尊处优,保养得当自不必说,除去眼尾的细纹暴露年龄,鬓发乌亮姿容不老,双目铄亮犀利非常。
  太后亲临,身为她的嫡亲儿子池镜自是率领全府出门相迎。拜过之后,池镜见她老人家在宫人搀扶之下徐徐步下马车,便自动自觉上来给她搭把手。
  换作平时,太后当然不会不赏脸,不过今日她连个眼尾都不打算赏给他,由同车随行的孙静蓉搀扶,目不斜视直接进府。
  被当众落脸的池镜悻悻然地摸鼻梁,没说什么,跟在后头一并进府。
  第52章 连你也糊涂了
  毕竟是当今圣上的同母胞弟,太后娘娘的嫡亲幼子,起初池镜建府之时,皇帝和太后考虑到受召进宫时的出入方便,曾经打算就近建府,比如宫墙隔壁。
  也正是出于同一方面的考虑,池镜在选址之时死活不答应建在皇宫隔壁,于是就有了现在这座皇根边源的安宰王府邸。
  从前太后住在宫里,大儿子天天请安想见就见,小儿子一声召令也是说来就来。即便到了后来她搬去了太华园,大儿子被她关了闭门羹尚且不论,小儿子还是十分体己窝心,隔三岔五就会主动前去关爱问候她老人家。
  身为太后,也是母亲,她老人家理所当然没有亲自摆驾儿子王府的道理和必要。可她今日不仅亲自来了,并且此行浩荡,大张旗鼓人尽皆知。
  说是关切爱子,名目确实挺好听的,可从前怎么就没见她上儿子家关切问候,偏要在出了那档子事之后就来了呢?这不就是明摆着向世人宣布,太后她就是得知自己那天可怜见的小儿子挨了欺负受人委屈,亲自前来给儿子撑腰摆谱的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