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座众文武当中,只有边令诚和崔光远两个隐约猜到了几分真相,互相看了看,谁也没有主动开口。孙孝哲这厮心高气傲,素来瞧不起降官降将。对他们素来是用得到时就用,用不到时就顺手扔掉。所以边令诚等人也吃一堑长一智,不敢这么快就把自己的家底全都卖出去。
  “再派斥候去找,至少要查出他们是从哪个方向消失的。”想了半天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孙孝哲很恼火地摆了摆手,皱着眉头作出决定,“从现在起,把外面的所有兵马,除了斥候之外,都给我收回到白马堡大营中,没本镇守使的命令,谁也不准私自外出。否则,军法从事!”
  “诺!”众将心里一百个不情愿,却没胆子挑衅他的虎威,一起躬身领命。
  “都下去吧!记得认真操练士卒,距离刀枪入库之日还早着呢!”孙孝哲揉了揉发痛的太阳穴,没好气地宣布军议结束。
  众文武又答应了一声,垂头丧气地起身离开。孙孝哲却快速朝众人扫了一眼,大声补充:“边令诚,你留下。本镇守使有话问你!”
  “啊,末将,末将遵命!”边令诚被吓得双腿发软,差点一头栽倒在地上。亏得崔光远反应及时,伸手扶了扶,才勉强站稳的身形。
  “怕什么,我又没说要杀掉你!”孙孝哲耸耸肩,冷笑着安慰。
  闻听此言,边令诚心中更加忐忑。讪笑着回过头,慢慢走到对方身边,抱拳施礼:“大人有什么话尽管吩咐。边某,小的当效犬马之劳!”
  “那我可不敢当!”孙孝哲扫了他一眼,继续冷笑,“你是大唐天子身边的红人,也是我大燕国皇帝陛下亲口加封的长安留守副使,孙某哪用得起你?说不定哪天遇到什么麻烦,孙某还得请边大人高抬贵手呢!”
  边令诚被挤兑得脸色发黑,心里头又悔又怕。悔的是自己不该这么快就把长安城交出去,没留一点儿后手。怕的是孙孝哲存心找自己麻烦,以斧钺相加。若是被此人找借口给处死了,自己恐怕连喊冤的地方都找不到。远在洛阳大燕国皇帝安禄山,绝对不会因为一个失去了利用价值的前朝的太监,就处分威名赫赫的领兵大将。
  “怎么着?孙某就这么招人恨,以至于边大人连句正经话都懒得跟孙某说么?”孙孝哲才不管边令诚心里怎么难受,一边用目光上上下下打量此人,一边继续出言逼迫。
  边令诚被看得冷汗直冒,立刻站直了身体,大声回应道:“不敢,不敢。镇守使大人言重了,真的言重了。您就是借小人一百个胆子,小人也不敢轻慢与您啊。想让边某干什么您就直说吧,只要边某能办到的,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给您办好!”
  “那倒是不用。”孙孝哲知道对方已经彻底服软,点点头,脸上的笑容慢慢回暖,“孙某只是想问问,那支失踪的曳落河,到底会死在谁人手里?别跟孙某说你也不清楚,既然前朝天子能委任你为长安留守,这京畿道附近的风吹草动,就不可能瞒过你的眼睛!”
  “边某,边某真的.......”边令诚习惯性地就准备继续扯谎,猛然间看到了孙孝哲眼睛里的杀气,立刻悬崖勒马,“大人明鉴,小人真的没把握确认是哪个下的毒手。小人只是猜测,猜测.......”
  “把你知道的,全说给我听!”孙孝哲狠狠瞪了他一眼,低声喝令,“不准隐瞒,不准东拉西扯。来人,取纸笔,记下边大人今天说的所有话,一个字都不准漏掉。如果日后本官发现京畿道内有什么情况边大人漏了说,或者与边大人所言不符,就证明他心里头还是感念着前朝皇帝的相待之恩。本官愿意成全他的忠义之名!”
  “大人饶命,饶命,小人真的是因为没有把握,才不敢随便乱说的啊!”即便面对着大唐天子隆基,边令诚也没这么狼狈过,“扑通”一声跪倒,伸开双臂去抱孙孝哲的靴子。
  “说!”孙孝哲厌恶地向旁边走了几步,躲开了边令诚的拉扯。
  “遵,遵命!”到了此刻,边令诚才明白自己当年是多么的幸运,一边抹眼泪,一边悲悲切切地说道:“小人,小人只是记得,在将军未带兵马抵达长安之前,有两伙人曾经混进来,接走了不少女眷。后经小人查实,其中一伙人是太子殿下身边的侍卫,由一个姓马的郎将统帅。另外一伙来自安西军,主将姓王。这两伙人加在一起大概有两百出头,如果在半路上设伏的话,的确有可能将一整队曳落河悉数全歼!呜呜,呜呜.......”
  注1:大燕,安禄山的国号。所以叛军亦自称为燕军。
  第二章 天威 (一 下)
  第二章 天威 (一 下)
  “两百人,你当曳落河都是泥捏的么?”孙孝哲根本不相信边令诚的话,瞪了他一眼,厉声反问。
  “不是,不是!”边令诚吓得尿都快淌出来了,趴在地上连连叩头,“大人请听我解释,大人清听我解释。太子殿下的东宫六率,都是京畿各郡挑细选出来的好苗子,战斗力本来就强于普通士卒。而那,那安西军王洵,是,是封常清的嫡传弟子,曾经,曾经在西域一带打得大食人抱头鼠窜!”
  “还有这么回事?”孙孝哲还是不太愿意相信,皱着眉头沉吟,“孙某跟封常清也曾交过手,比其他浪得虚名之辈难对付些,却也未必有多少真本事。他的一个嫡传弟子,带着两百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全歼我麾下一整队曳落河,我把这话如实汇报给远在洛阳的皇帝陛下,你说他可能相信么?”
  “大人有所不知!”边令诚偷偷擦了把冷汗,继续低声补充:“封常清那厮,打仗的本事其实相当高明,当然,与大人比起来,还是有不少差距的。他当初在洛阳附近,带的全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兵马,而不是平素熟悉的安西军。所以,所以就,就一触即溃了。待到后来,待到后来,安西军的一些将领倒是赶到了前线,可,可前朝皇帝陛下,却又怕封,封常清那厮拥兵自重,所以,所以......”
  他一直奉旨监军,了解很多不为外人所知的内情。此刻如竹筒倒豆子般说出来,立刻令孙孝哲眼前的迷雾渐渐消解。
  原来李隆基在安禄山起兵之后,精神深受打击,变得非常易怒而多疑。对麾下任何一名武将,都不敢再向以前那样毫无保留地信任。所以朝廷给予封常清的支持非常有限,并且在暗中对其严加防范。导致封常清在前线要么有兵无将,要么有将无兵,好不容易从安西赶过来的援军陆续抵达了,朝廷又找了各种借口,把一些百战老将调归他人指挥,还派了荣王李宛、大将军毕思琛等在旁多方擎肘。严防封常清的势力借机做大,以步安禄山后尘。
  到后来,安西军每被孙孝哲等人消灭掉一部分,朝廷就再补一部分给封常清。只够他勉强维持住防线,绝不肯多加一队一旅。直至整道渑池防线崩溃,官军士气尽丧,颓势已成,封常清纵使是孙武子再世,吴起重生,也无力回天了。
  难得边令诚说了一次实话,孙孝哲在旁边越听越气愤,越听越窝火,忍不住用手力拍桌案,“昏账,混账透顶。有李隆基那老混蛋带着一群小混蛋在背后使坏,甭说封常清和哥舒翰两个,就是神仙下凡,也救不了大唐朝廷!”
  “是大唐气数已尽,大燕国皇帝陛下洪福齐天!”边令诚脸皮红都不肯红一下,阿谀之词滚滚自口中而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