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些人几乎都被集中在一起了,宋秋大致估摸着, 这个地方有三千人
  宋秋临时在车上换了衣服,此刻身上穿着的还是孟清涵的休闲装, 她走到了居委会的大妈前面,阿姨您好。我想询问一下如果想要租厂房该是怎么个流程呢?
  大妈睁开半眯着的眼睛,上下打量了宋秋一眼,重污染的工程不租。
  不是重污染。宋秋学着阮棠的预期回答,当年梅教授的研究她也参与了一部分,对于制作的流程心里有数,做护肤的,不会产生很多垃圾的,而且用在脸上的东西有太多化学用品也卖不出去呀。
  也没有噪音?
  宋秋想了想,现在的机器在处理噪音方面都做的很好,会有点声音,但绝对不会影响的。
  这个答案尚且在大妈可以接受的地步,于是她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打算招多少人?
  第一批先招三百个,看我们的产品售卖结果再决定。对于全部都是机器的化妆品产业,其实运用工人的比例很低,即使是后续扩招,也不会招收超过一千个。
  这个工厂离开市区可不近,你知道对于城中村而言,骤然出现三百人,会造成什么样的事情吗?
  在大妈看来,这又是一个贪图便宜却不在乎城中村内的人生活的商家。这种人每年都要来个三五回,有时候她都不愿意见,这次要不是被撞上了,大妈根本不想回答。
  不会突然出现三百人的。宋秋道,我就在城中村招三百人。
  是的,当知道城中村的情况的时候,宋秋就开始盘算了。
  居委会不同意的最大问题就是担心当地人们的生活,恰好,宋秋也不想新招员工了。
  一直躺在摇椅上的大妈终于坐了起来,正眼看着宋秋,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当然,有了收入,城中村才能建设的更好啊。宋秋理所当然的回答,从前是没有经济流通,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城中村中至少有三百人可以创造收入。
  这对常年贫瘠的城中村而言就像是干旱逢甘霖一般来的重要。
  这里都是找不到工作的残疾人才住在这里的。大妈又提出一个难题,我问你,那个一拐一瘸的阿姨,你给她分配什么工作?
  远处拄着拐杖的女人似乎正走街串巷的售卖自己的手做的扫把。
  我们的护肤都是从植物提炼的,我看阿姨手巧,可以坐在位置上,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
  大妈又指向另一人,那个瞎了一只眼睛的呢?
  保洁啊。
  大妈沉默了,看着宋秋迟迟不说话。
  连孟清涵都被宋秋的想法震惊,但是她回过神,忽然又意识到这是一个完全可行,甚至称得上是完美的办法。
  但是饶是这样还不够,宋秋再接再厉,我们不开设食堂,而是转换成一定额度的贴补直接打入卡中。如果阿姨你愿意的话可以让人在门口摆摊。这样还能再养活一批人。
  有了固定收入和饭贴,生活不愁的情况下谁不想吃点好的?也许今日破例在门口多点一个菜,或者在菜市场里多买点肉。
  别说门口摆摊了,就是菜市场的收入也能起来啊!
  精彩!
  太精彩了!
  孟清涵忍不住在心中鼓掌,她都不知道该说宋秋是黑心资本家连残疾人都不放过,还是天生慈善圣体给残疾人开设岗位了。
  你说的这些都能做到?大妈狐疑不决,但在场的两个女孩子都听出了她语气中的激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