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 第25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先有忧国忧民的杜甫,后才有学杜甫诗而忧国忧民的李长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那是李长安第一次知道何为“忧国忧民”。
  杜甫不懂李长安的意思,李长安也只是笑笑,转身带着杜甫返回了驿馆。
  “我如今回洛阳有要紧事,还望子美在事成之前先替我保密行踪。”李长安带着杜甫回到了驿馆。
  “至于子美,你是想随我一起回洛阳还是想去邺城呢?”
  杜甫犹豫了一下,他知道跟在李长安身边做近臣肯定更有前途,可杜甫也没有犹豫多长时间。
  杜甫的心境已经和他的诗风一样,由描写自己的郁郁不得志转向了记录百姓的苦难。
  “臣想为民做官。”杜甫拱手。
  “那就留在邺城负责安抚降军吧,把被那些被叛军强行征召的百姓分回原籍。”李长安道。
  “还有一件事。”
  李长安清咳一声,从袖中拿出那三张杜甫手稿。
  “在这署上名,按上印,没带印章那就先按个手印……嗯,奏疏应该归于主君保管,这个是约定俗成之事。”李长安义正言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杜甫手稿揣入了怀中。
  “以后再写一些忧国忧民的诗啊,都要把原稿留着当奏疏呈上来。”李长安郑重道。
  这可是杜甫手稿,还是诗歌史上里程碑的诗原稿,通通都是她的!
  第二日,李长安便和杜甫告辞,接着往洛阳而去。
  安禄山也收到了邺城大败的奏报,又发了一通脾气。
  第250章
  长安城战场这边的局势尚且还在叛军控制之中。
  哥舒翰带兵从扶风郡向东威胁长安城,史思明率兵抵御,大大小小打了几次仗,成功把哥舒翰逼退八十里,守住了扶风郡。
  入了腊月,更是默契各退一步安营扎寨,尽管没有明说,可双方都默认过了年再接着打。
  将士多恋家,到了年底该团圆的时候却只能背井离乡在外打仗,思乡之情一起如果安抚不好很可能会变成军心下降,过年强逼将士上战场只会适得其反。
  两边人手下的将士都是边镇的精锐士卒,又都擅长寒冷气候作战,将领水平也旗鼓相当。哥舒翰这边没有皇帝逼迫强行出战收复长安,李长安给他的军令就是牵扯叛军兵力,史思明有自己的小心思,也不愿意拿自己的嫡系精锐拼命,双方就这么各怀心思的僵持在了扶风郡。
  陕郡这边的情况则更加和谐,王忠嗣和薛嵩作为唐军和叛军的元帅,默契演戏,今日王忠嗣派几百人去骂阵,薛嵩就派弓箭手装模作样射两箭,明日薛嵩派一对人马偷袭唐军,王忠嗣也作模作样派兵追赶一番。
  一看战况热火朝天,一看战果一点没有。
  可除了长安之外的其他战场,叛军已然是节节败退,败多胜少。安禄山的脾气本就因病暴躁,如今事业又不顺心,脾气更加暴戾,对左右亲信非打即骂,惹得怨言四起。
  寒风呼啸,被小雪覆盖的地面上印着一片杂乱的马蹄印,一路延伸至主帐前,羊皮缝成的帐帘呼啦掀开,冷风夹杂着雪花往温暖的帐内涌,比小拇指甲更小的雪花还未落到帐篷内铺着的兽皮毯上就已经蒸发成了水雾。
  李长安搓了把脸,被北风刮的雪白的脸在接触到帐内温暖的空气之后迅速红润,她解下身上还积压着雪花的披风,把披风随手往衣架上一抛,径直坐入了帐内主座。
  “史思明回到长安城了吗?”李长安数日前已经给王忠嗣和哥舒翰通了气,哥舒翰后退八十里安营扎寨正是她的授意。
  “史思明七日前已经回了长安城。”王忠嗣从自己案上找出来一份情报递给李长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