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 第262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被叛军背刺了吧,活该。
  太原王氏就盘踞在太原,因此周遭不少官员都姓王,听说叛军叛逃之后也不慌不忙,只打发了几个衙役去装装样子。
  直到太原王氏祖宅和祖宗祠堂被一把火烧了,人财尽失,这些人就立刻笑不出声了。
  三日后,郡望紧挨着太原的赵郡李家也被抢了,祖宅和祖宗祠堂依然被一把火烧了。
  严庄和高尚所带领的叛军都是精锐骑兵,弓马娴熟,一大部分都是胡人出身,连汉话都听不懂,更别提畏惧什么五姓七望了。
  本来就是匪,披上了一层叛军的壳子也成不了好人。匪,都是要钱不要命的狠人,五姓七望最富裕,虽说在郡望当地有一些家丁护卫,可那些护卫平日只负责保护纨绔,欺压佃户,欺弱怕强,对付百姓足够了,可对上叛军根本就不是叛军精锐一合之敌。
  在叛军看来,这些世家就是肥羊,一群家里堆满了金子的肥羊住在一起,抢起来连路都不用走,三两步一家,七八丈一户,随便欺负。
  抵抗都可笑极了。
  叛军拿出了一个月打到洛阳城的行军速度,仗着弓马娴熟,抢完了就跑。被抢的世家有心报信给姻亲,可惜他们传信的速度根本比不上叛军行军的速度。
  博陵郡和清河郡分别在赵郡南北,也挨着赵郡,严庄和高尚商量了一下干脆兵分两路,一南一北分开抢。
  “你往南,我往北,抢完了两个崔之后,你去荥阳找郑氏,我会范阳找卢氏算账,如何?”严庄眼中精光闪烁。
  荥阳离洛阳很近,这些世家再慢也能反应过来堵截叛军,十有八九有去无回。范阳就不一样了,范阳是他们老家,在北边,他抢完了卢氏之后正好收拾细软往北去逃往契丹,出了大唐以后他就安全了。
  什么狗屁世家和李长安,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他造反,杀五姓七望,还烧他们祖宗宗祠,轰轰烈烈的大事做完了,要留下的名声留下了。志向已了,要紧之事就是保命了。
  高尚抹了把脸上的血,嘲讽一笑:“共事多年,我还不知道你,跑就跑吧。”
  有人造反,是因为心里不甘心默默无名一辈子;有人造反,只是单纯为了造反。前者尚且有逻辑可言,后者毫无逻辑可言。
  严庄心里嗤笑一声,二人话不投机半句多,就算已经不再是安禄山麾下有竞争关系的谋士了,可严庄依然不喜欢高尚,高尚也依然不喜欢严庄。
  长安城中朝堂上臣子难得异口同声起来。
  大唐的臣子里面十个有八个出身世家,八个里面又有六个和五姓七望有关系。
  何况五姓七望世家子弟遍布天下,就算是老家出了事,祖宗宗祠被烧了,家里子弟也死了一大批,可剩下的人依然也不少。
  好不容易上一次朝,朝堂上乱七八糟,姓崔姓王的大臣个个怒急攻心七嘴八舌要求剿灭叛军。
  当初安禄山打进了长安城,也不见他们这么急。
  一个留着一把柔顺长须的老臣连胡须都来不及打理,红眼厉声:“逆贼祸乱大唐江山,活该千刀万剐,臣乞殿下立刻派军剿灭叛军以安人心啊!”
  他祖宗的祠堂都被烧了,那可是他亲祖宗啊!
  李长安认识这个人,姓崔,不是博陵崔氏就是清河崔氏,平日一向以严肃闻名。
  “是啊殿下,反贼罪该万死,我等与反贼不共戴天……”“请殿下立刻出兵为百姓做主啊……”
  一群人义愤填膺,甚至顾不上世家子弟的仪态各个唾沫乱飞,此时都成了为大唐江山考虑的忠臣。
  李长安却只想冷笑。
  百姓死了那么多这些人也没见着急,现在轮到他家祖坟被刨了,开始知道和反贼不共戴天了。
  刀不砍在他们身上,他们永远都不知道疼。
  “先前叛军在太原附近游荡之时,本宫已经给太原境内所有郡县发了命令,命令各县严格巡逻各处防备叛军劫掠,怎么还会出这样的事呢?”李长安揣着明白装糊涂,露出一副很迷惑的模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