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2 / 4)
算了,以齐子辙这样的心性,若是不乐意,她还就不信自个傻孙女能强压着他认了。
让她傻乐吧,趁着还不知道齐子辙真实身份的时候。
入了夏,这些时日,沈晞蕴开始收拾行装,就在前五日,沈宴的调令正式下来了,工部尚书。工部油水不多,最近皇帝要修建道观和陵墓,工部上上下下都忙得脚不沾地。
沈宴入职工部尚书,工部的一把手,这些工程事关皇帝,不敢马虎看待。从京城到河间城内往返,消耗了足足三个时辰,这样的路程加之忙碌的政务,与孙氏聚少离多,沈老夫人本想让姨娘过去服侍,可又想京城里头内院事情多,总不能都指望一个姨娘撑场面,便修书给了在京城里头在翰林院当院长的大儿子沈定,令其买下一宅院,供以安置沈宴一家人。
沈惟湛一直在国子监读书,平日里自有住处,沈惟澈前些时候书院假期,便自主要留下看着祖宅。
孙氏自是不肯,她心里盘算着留姨娘下来看院子,却被沈老夫人驳回了。
沈府难得热闹了一回,来来往往都是河间城内官宦内眷,前来送行的,送礼的,络绎不绝,只是沈老夫人全都推拒了,若是推拒不过,也量着差不多分量的礼品送还了回去。
前世沈晞蕴并没有在京城中的沈家住过,老早就嫁去了钱太师府。
忙忙碌碌了大概又过了两日,临出发前,秦夫人领着身边的嬷嬷上门,与沈老夫人坐了一会,留下了一千两的银子,这算是纳妾礼,嘟着嘴巴,快步离开。
纳妾没有礼单,秦夫人也算是心软了,好歹给了一千两,就算是达官贵人纳妾,不过十多两,良家妾最多上百两,能给这么多,还是看在沈宴的份上。
沈晞莲拿到了银子,狠狠地在屋子里哭了一回,才精明地把银子放在了箱笼的最底下,毕竟这是她后半生的依靠了。
她万万没有想到,他们还能去京城住。只要一想起以后她还要回到河间,其他姐妹都可能在京城中找了俊秀之人嫁了,她心就像被蚂蚁啃噬般难受。
上京的日子终究是到了,沈晞蕴收拾好了东西,终于在风和日丽的清晨,坐在马车上,往京城去。
临去京城,沈晞蕴送了一封信给齐子辙。等到齐子辙接到信,已经是她们安顿好的隔日。
沈家一行人,就连贴身丫鬟都要坐上十辆轿撵,连带着数十个婆子和仆役,以及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浩浩荡荡的进京场景,颇为壮观。
到了新买下的沈家院落。比河间祖宅小一些,倒也够住。沈宴名下只有两个儿子,其他姑娘到了年纪都要打发出去,沈晞蕴很快就要出阁了,接着便是不用大办的沈晞莲,加之庶女们大点的两人住一个院落,若是小点跟着姨娘住也就是了。
沈晞蕴住处直接放在了沈老夫人的院落里,这里也叫竹院。
沈老夫人到后,因着年纪大,吩咐了几句,就歇下了。
华灯初上夜未央。沈家走廊的灯笼一盏一盏地挂起来,在屋檐下摇曳着。沈家的大门开开合合了好几次。
厨房正热火朝天,格外热闹。
沈晞蕴被人推着进了沈老夫人的正堂里,只见两排座椅都做满了人,欢声笑语,在她进来时却静了下来。
沈老夫人笑着对沈晞蕴招手,沈晞蕴抿着笑进去。
周遭人的目光都落在她身上,有好奇、有鄙夷、有淡然,她全都置之不理,只是嘴里娇俏地埋怨道:“祖母也真是的,这么热闹也不喊我,看来是有了新人忘记我这个旧人了,真真让人伤心。”
沈老夫人笑眯眯地哄沈晞蕴说:“你这猴子,就胡说。你身子弱,让你多睡点不好?来,正好要开家宴了,这是你第一次见这么多人。”沈老夫人将目光落在了左手边和右手边前头坐着的两人,道:“咱们是从咔咔角落里过来的,倒是腼腆,你伯母和婶娘定然不会笑你。”
大伯母白氏、二伯母周氏、四婶娘吕氏和五婶娘王氏全都站了起来,陪着笑,嘴里道:“不敢不敢。”
沈老夫人握着沈晞蕴的手,在众人眼里就是一副心头肉的样儿,指了指底下的四个媳妇说:“见过你的伯母和婶娘们。”
沈晞蕴身子不方便,自是站不起来,只是颔首点头算是行礼了。
大伯母白氏娘家世代官宦,跟翰林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行事走路,就如同那列女传里头出来的,一丝一毫都未有出错,加之白氏的母亲是武将之女,又多了几分爽朗,心胸宽广,在沈家一族,作为冢妇,上下族人,交口称赞。长女沈晞英嫁的是毅伯爷府的嫡长子,在京城名声很好,而次女沈晞慕只比沈晞蕴年少一岁,坐在白氏下首,端庄大气。
白氏站起来引着沈晞蕴见过众位堂妹们。
沈家其实人丁兴旺,姐妹众多。大伯母白氏生有二子二女,二伯母周氏一子二女,四婶娘吕氏一子一女,五婶娘如今独独只有一个独苗子。 ↑返回顶部↑
让她傻乐吧,趁着还不知道齐子辙真实身份的时候。
入了夏,这些时日,沈晞蕴开始收拾行装,就在前五日,沈宴的调令正式下来了,工部尚书。工部油水不多,最近皇帝要修建道观和陵墓,工部上上下下都忙得脚不沾地。
沈宴入职工部尚书,工部的一把手,这些工程事关皇帝,不敢马虎看待。从京城到河间城内往返,消耗了足足三个时辰,这样的路程加之忙碌的政务,与孙氏聚少离多,沈老夫人本想让姨娘过去服侍,可又想京城里头内院事情多,总不能都指望一个姨娘撑场面,便修书给了在京城里头在翰林院当院长的大儿子沈定,令其买下一宅院,供以安置沈宴一家人。
沈惟湛一直在国子监读书,平日里自有住处,沈惟澈前些时候书院假期,便自主要留下看着祖宅。
孙氏自是不肯,她心里盘算着留姨娘下来看院子,却被沈老夫人驳回了。
沈府难得热闹了一回,来来往往都是河间城内官宦内眷,前来送行的,送礼的,络绎不绝,只是沈老夫人全都推拒了,若是推拒不过,也量着差不多分量的礼品送还了回去。
前世沈晞蕴并没有在京城中的沈家住过,老早就嫁去了钱太师府。
忙忙碌碌了大概又过了两日,临出发前,秦夫人领着身边的嬷嬷上门,与沈老夫人坐了一会,留下了一千两的银子,这算是纳妾礼,嘟着嘴巴,快步离开。
纳妾没有礼单,秦夫人也算是心软了,好歹给了一千两,就算是达官贵人纳妾,不过十多两,良家妾最多上百两,能给这么多,还是看在沈宴的份上。
沈晞莲拿到了银子,狠狠地在屋子里哭了一回,才精明地把银子放在了箱笼的最底下,毕竟这是她后半生的依靠了。
她万万没有想到,他们还能去京城住。只要一想起以后她还要回到河间,其他姐妹都可能在京城中找了俊秀之人嫁了,她心就像被蚂蚁啃噬般难受。
上京的日子终究是到了,沈晞蕴收拾好了东西,终于在风和日丽的清晨,坐在马车上,往京城去。
临去京城,沈晞蕴送了一封信给齐子辙。等到齐子辙接到信,已经是她们安顿好的隔日。
沈家一行人,就连贴身丫鬟都要坐上十辆轿撵,连带着数十个婆子和仆役,以及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浩浩荡荡的进京场景,颇为壮观。
到了新买下的沈家院落。比河间祖宅小一些,倒也够住。沈宴名下只有两个儿子,其他姑娘到了年纪都要打发出去,沈晞蕴很快就要出阁了,接着便是不用大办的沈晞莲,加之庶女们大点的两人住一个院落,若是小点跟着姨娘住也就是了。
沈晞蕴住处直接放在了沈老夫人的院落里,这里也叫竹院。
沈老夫人到后,因着年纪大,吩咐了几句,就歇下了。
华灯初上夜未央。沈家走廊的灯笼一盏一盏地挂起来,在屋檐下摇曳着。沈家的大门开开合合了好几次。
厨房正热火朝天,格外热闹。
沈晞蕴被人推着进了沈老夫人的正堂里,只见两排座椅都做满了人,欢声笑语,在她进来时却静了下来。
沈老夫人笑着对沈晞蕴招手,沈晞蕴抿着笑进去。
周遭人的目光都落在她身上,有好奇、有鄙夷、有淡然,她全都置之不理,只是嘴里娇俏地埋怨道:“祖母也真是的,这么热闹也不喊我,看来是有了新人忘记我这个旧人了,真真让人伤心。”
沈老夫人笑眯眯地哄沈晞蕴说:“你这猴子,就胡说。你身子弱,让你多睡点不好?来,正好要开家宴了,这是你第一次见这么多人。”沈老夫人将目光落在了左手边和右手边前头坐着的两人,道:“咱们是从咔咔角落里过来的,倒是腼腆,你伯母和婶娘定然不会笑你。”
大伯母白氏、二伯母周氏、四婶娘吕氏和五婶娘王氏全都站了起来,陪着笑,嘴里道:“不敢不敢。”
沈老夫人握着沈晞蕴的手,在众人眼里就是一副心头肉的样儿,指了指底下的四个媳妇说:“见过你的伯母和婶娘们。”
沈晞蕴身子不方便,自是站不起来,只是颔首点头算是行礼了。
大伯母白氏娘家世代官宦,跟翰林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行事走路,就如同那列女传里头出来的,一丝一毫都未有出错,加之白氏的母亲是武将之女,又多了几分爽朗,心胸宽广,在沈家一族,作为冢妇,上下族人,交口称赞。长女沈晞英嫁的是毅伯爷府的嫡长子,在京城名声很好,而次女沈晞慕只比沈晞蕴年少一岁,坐在白氏下首,端庄大气。
白氏站起来引着沈晞蕴见过众位堂妹们。
沈家其实人丁兴旺,姐妹众多。大伯母白氏生有二子二女,二伯母周氏一子二女,四婶娘吕氏一子一女,五婶娘如今独独只有一个独苗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