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知青媳妇跑路后 第170节(3 / 4)
当然了,程涛并不担心她无法生存下去,那和他有什么关系?说句不好听的,他巴不得发生这些事情呢。
程涛最担心的是她被有心人利用,我泱泱华夏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玩心机,玩谋算谁能比得过咱们?
如果说对方心智坚强,是一个正直的人,那他掌握这些讯息可能把国家发展的更好。但如果对方是歪脖子树,他只是想利用这些信息去敛财,去获取暴利,根本不管他的行为会对社会对国家造成什么危害,那麻烦可就大了。
综上,在程涛看来,孟晓琴最好不要有人身自由,现在不是正流行“上交国家”吗?
程涛觉得这是孟晓琴最好的归宿,别管是拿她做研究,还是利用她知道的那些信息去造福那里,起码不用担心她危害国家人民。
另外,因为孟晓琴身上本就背负着污点,这个污点还很严重,主要她伤害的对象是烈士后代。所以就算她提供的讯息到最后变得多厉害,国家都不会把她捧成英雄。
这样一想,是不是一举好几得?
程涛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当然了,这些话他不能自己说,只能通过言语引导,现在看来一切进展都很顺利。
“等下午,我们过去看看。”良久之后,齐和昌作出决定。
要说文家老宅里发现文物,那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文家存续的时间太长了,作为一个古老的家族,有几件保命的东西存在是很正常的。
但要说一面金砖墙……
也不是说完全没有这个可能,毕竟老祖宗给子孙后代留东西,再没有什么比黄金更实用的了。但是文家人为什么不知道?
相比程涛,齐和昌更了解文家,不管怎么样,现在文家的当家人是他们齐家的姑爷。
当初他姑要嫁到文家,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不反对的,但是他姑一意孤行,甚至还未婚先孕有了文娟。那时候还没有建国,文家相比于齐家来说,门户高太多了,齐家爷奶都担心往后闺女受了委屈,他们还没办法出面做主,但是看到闺女肚子一天天大起来,他们也只能同意。
不过张文芳同志就从来没妥协过,公婆身体不好,小姑子可以说是她帮着带大的,养了这么多年,养了个狼心狗肺的玩意儿,一点儿都不听话,气的她好多年都不理小姑子。
建国后,齐和昌小舅身居要职,几乎和他沾边的亲人都进行了政审,文家从上到下更是被扒的彻彻底底。
文家其实从文娟的爷爷这一辈开始没落,没落到什么程度呢,全家上下除了文家老宅,和一个空的所谓的文家纺织厂,连锅都揭不开,有很长一段时间还要靠齐家救济。
所以说张文芳生气啊,当初你们那么艰难的时候,我家里这么多人要养活,还要省出口粮去接济你们。等建国后你们好过了,根本不把齐家当亲戚,文家人也就算了,就连她小姑子都一样,这是人干事儿?
当然如果往这面扯就远了,齐和昌的意思是既然文娟的爷爷这一辈已经困难到那种程度了,为什么就没有动用这批黄金呢?
再往下数就到了文娟的父亲这一辈,也就是齐和昌的姑父。他是接受正统的保守教育长大的,所以为人迂腐和讲究,是个理想主义者,如果他知道家里还有这么多金子,你让他之前吃好几年的苦,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就算是这样,他也没有动用黄金。
他是不知道?
那这就更说不过去了,他姑父可是齐家的当家人,齐家正统继承人,如果说他完全不知道这件事,那可真的说不过去。
所以这面金砖墙是真的存在吗?
齐和昌决定先去看过再说。
“还用我跟着去?孟晓琴离开之后,我又去东厢房仔细看过,并没有找到机关,要是想不白跑这一趟,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孟晓琴控制住……”
听到程涛这么说,齐和昌眯眼笑了笑,“你似乎很着急?”
如果换做旁人,例如曹进路被齐和昌这样审视,肯定是非常紧张,程涛也不是不紧张,主要是他不怕齐和昌。
“我是挺着急啊,夜长梦多,谁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我是觉得孟晓琴这个女人挺古怪的。”程涛垂眸,掩饰住眼睛里的情绪。
“你应该看过孟晓琴之前的案宗,里面把那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得非常清楚,大抵应该写着孟晓琴被程传伟哄骗一类的……” ↑返回顶部↑
程涛最担心的是她被有心人利用,我泱泱华夏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玩心机,玩谋算谁能比得过咱们?
如果说对方心智坚强,是一个正直的人,那他掌握这些讯息可能把国家发展的更好。但如果对方是歪脖子树,他只是想利用这些信息去敛财,去获取暴利,根本不管他的行为会对社会对国家造成什么危害,那麻烦可就大了。
综上,在程涛看来,孟晓琴最好不要有人身自由,现在不是正流行“上交国家”吗?
程涛觉得这是孟晓琴最好的归宿,别管是拿她做研究,还是利用她知道的那些信息去造福那里,起码不用担心她危害国家人民。
另外,因为孟晓琴身上本就背负着污点,这个污点还很严重,主要她伤害的对象是烈士后代。所以就算她提供的讯息到最后变得多厉害,国家都不会把她捧成英雄。
这样一想,是不是一举好几得?
程涛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当然了,这些话他不能自己说,只能通过言语引导,现在看来一切进展都很顺利。
“等下午,我们过去看看。”良久之后,齐和昌作出决定。
要说文家老宅里发现文物,那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文家存续的时间太长了,作为一个古老的家族,有几件保命的东西存在是很正常的。
但要说一面金砖墙……
也不是说完全没有这个可能,毕竟老祖宗给子孙后代留东西,再没有什么比黄金更实用的了。但是文家人为什么不知道?
相比程涛,齐和昌更了解文家,不管怎么样,现在文家的当家人是他们齐家的姑爷。
当初他姑要嫁到文家,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不反对的,但是他姑一意孤行,甚至还未婚先孕有了文娟。那时候还没有建国,文家相比于齐家来说,门户高太多了,齐家爷奶都担心往后闺女受了委屈,他们还没办法出面做主,但是看到闺女肚子一天天大起来,他们也只能同意。
不过张文芳同志就从来没妥协过,公婆身体不好,小姑子可以说是她帮着带大的,养了这么多年,养了个狼心狗肺的玩意儿,一点儿都不听话,气的她好多年都不理小姑子。
建国后,齐和昌小舅身居要职,几乎和他沾边的亲人都进行了政审,文家从上到下更是被扒的彻彻底底。
文家其实从文娟的爷爷这一辈开始没落,没落到什么程度呢,全家上下除了文家老宅,和一个空的所谓的文家纺织厂,连锅都揭不开,有很长一段时间还要靠齐家救济。
所以说张文芳生气啊,当初你们那么艰难的时候,我家里这么多人要养活,还要省出口粮去接济你们。等建国后你们好过了,根本不把齐家当亲戚,文家人也就算了,就连她小姑子都一样,这是人干事儿?
当然如果往这面扯就远了,齐和昌的意思是既然文娟的爷爷这一辈已经困难到那种程度了,为什么就没有动用这批黄金呢?
再往下数就到了文娟的父亲这一辈,也就是齐和昌的姑父。他是接受正统的保守教育长大的,所以为人迂腐和讲究,是个理想主义者,如果他知道家里还有这么多金子,你让他之前吃好几年的苦,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就算是这样,他也没有动用黄金。
他是不知道?
那这就更说不过去了,他姑父可是齐家的当家人,齐家正统继承人,如果说他完全不知道这件事,那可真的说不过去。
所以这面金砖墙是真的存在吗?
齐和昌决定先去看过再说。
“还用我跟着去?孟晓琴离开之后,我又去东厢房仔细看过,并没有找到机关,要是想不白跑这一趟,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孟晓琴控制住……”
听到程涛这么说,齐和昌眯眼笑了笑,“你似乎很着急?”
如果换做旁人,例如曹进路被齐和昌这样审视,肯定是非常紧张,程涛也不是不紧张,主要是他不怕齐和昌。
“我是挺着急啊,夜长梦多,谁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我是觉得孟晓琴这个女人挺古怪的。”程涛垂眸,掩饰住眼睛里的情绪。
“你应该看过孟晓琴之前的案宗,里面把那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得非常清楚,大抵应该写着孟晓琴被程传伟哄骗一类的……” ↑返回顶部↑